核心概念与优势
原理:连接硬件钱包后,您的私钥始终存储在硬件设备中,永不接触手机或互联网。当需要签名交易时,比特派会将交易数据发送给硬件钱包,由您在硬件设备上物理确认后,再将已签名的交易发回区块链。这是最安全的资产保管方式之一。
优势:
冷热分离:比特派作为“前端”管理界面,硬件钱包作为“后端”签名器。
安全:即使手机中毒或比特派被黑,黑客也无法盗取您的资产,因为他们拿不到硬件设备里的私钥。
便捷:无需在多个App间切换,可以在比特派统一管理您通过硬件钱包持有的多种资产。
准备工作
硬件设备:确保您的 Ledger 或 Trezor 硬件钱包已初始化并设置好PIN码。
恢复助记词:务必确保您已安全、正确地备份了硬件钱包的恢复助记词(12/24个单词)。这是您资产的唯一救命稻草。
安装应用/固件:
对于 Ledger:在设备上安装您需要管理的币种所对应的应用程序。例如,要管理BTC,需安装“Bitcoin”应用;管理ETH及ERC20代币,需安装“Ethereum”应用。
更新固件:确保您的硬件钱包固件是最新版本。
连接线:准备好连接手机和硬件钱包的数据线(USB-C 转 USB-A 或 USB-C 转 USB-C)。
OTG 转接头:如果您的手机没有标准USB接口,可能需要一个USB OTG转接头。
连接步骤(以 Ledger 为例)
以下是在比特派App中连接硬件钱包的完整流程:
第一步:物理连接
使用数据线将您的 Ledger 设备连接到手机。
在 Ledger 设备上输入PIN码以解锁。
第二步:在比特派中启动连接
打开比特派 App,确保您处于主界面。
点击左上角的用户头像,进入账户管理中心。
点击右上角的「+」或「添加」按钮。
在菜单中选择「连接硬件钱包」或类似的选项。
第三步:选择并进入硬件钱包应用
比特派会提示您选择硬件钱包类型(如 Ledger)。
根据您想管理的资产类型,在您的 Ledger 设备上进入对应的应用程序。
例如:要连接以太坊地址,就进入 Ledger 上的 “Ethereum” 应用。屏幕会显示 “Application is ready”。
第四步:选择派生路径(关键步骤)
连接成功后,比特派会扫描出一些地址。
您需要选择一个派生路径。这决定了地址的生成规则。
常用路径:
以太坊系列:默认的 Ledger Live 路径或 Legacy (MEW) 路径。Ledger Live 是推荐选项。
比特币系列:通常有 Native Segwit(以bc1开头,推荐)、Nested Segwit(以3开头)、Legacy(以1开头)等。
建议:如果您不确定,就选择默认的第一个(通常是 Ledger Live)路径。
第五步:验证与命名
选择路径后,比特派会显示出一系列地址。
强烈建议:将比特派显示的第一个地址与您在 Ledger Live 官方软件或其他可信钱包中显示的接收地址进行核对,确保两者一致。这是防止中间人攻击的重要一步。
为您这个新添加的硬件钱包账户起一个易于识别的名字(例如 “My Ledger - ETH”)。
点击确认完成添加。
如何使用和管理
查看资产:添加成功后,您会在账户管理中心看到这个新的硬件钱包账户。切换到这个账户,即可查看其资产余额。
接收资产:
确保在比特派中已切换到该硬件钱包账户。
点击「接收」,复制或分享生成的地址。
务必在Ledger设备上核对(某些新版本App或币种可能会在设备屏幕上显示收款地址以供确认)。
发送/转账资产(核心安全操作):
在硬件钱包账户下,点击「发送」。
填写收款地址、金额和Gas费。
点击发送后,比特派会构建交易,并将其发送到您的 Ledger 设备。
此时,您的Ledger设备屏幕会显示交易的详细信息(金额、收款地址、手续费等)。您必须在设备上物理按键滚动查看,并最终按下按钮确认签名。
只有在Ledger上确认后,交易才会被广播到区块链。
常见问题与故障排除
连接不上/无法识别:
检查数据线和OTG转接头是否完好。
尝试重启手机和比特派App。
确保Ledger设备已解锁并进入了正确的应用程序。
在手机系统设置中,检查是否授予了比特派App“USB访问”或“OTG”权限。
找不到地址/资产不显示:
确认您在连接时选择了正确的派生路径。
确认您在Ledger上安装并进入了正确的币种应用。
资产可能需要手动“添加代币”才会显示。
交易签名失败:
在Ledger上仔细核对交易详情,确认您按下的是“确认”而非“拒绝”按钮。
确保Ledger上的相关应用是最新版本。
安全提醒
永远勿泄露助记词:硬件钱包的助记词应在设置时就写在恢复助记词卡上,并妥善保管。比特派永远不会也绝不应该向您索要硬件钱包的助记词。
信任首次地址:首次使用某个地址时,先进行一笔小额测试转账,确认成功后在进行大额操作。
物理确认:任何交易都必须经过您在硬件设备上的物理按键确认。不要相信屏幕上您未在硬件设备上核实过的内容。